梨园剧场官网 梨园剧场官网订票24小时订票热线:010-66552100
订票热线:01066552100  首页剧场位置地图 京剧知识 京剧订票 行业新闻联系我们 关于退/换票 订单查询  
您的位置: 梨园剧场 > 行业新闻
 
  古戏楼听古琴我的经历  
  时间:2018.06.20 作者:梨园剧场网站管理员 点击:651次  
   

古戏楼听古琴

正乙祠戏楼
日前,笔者应资深媒体人杨浪之邀,到和平门的正乙祠戏楼观赏一场“古琴雅集”,去之前心中忐忑,因为既不通音律,更不懂乐理,对古琴也知之甚少,然而始料未及,我在这里最终度过了一个沉醉的初夏之夜。

“古琴雅集,怡心琴韵”总策划兼总撰稿、主持人杨浪告诉我,这场演出是为了寻觅“知音”,通过演绎传统经典的古琴名曲,穿插对琴史、琴器、琴谱的讲解,呈现古琴文化的精神内涵和艺术魅力。

能否成为“知音”其实并不重要,感受古琴之美,尤其是了解古琴曲背后那些动人的故事,体味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就已经足够了。就像杨浪所说:“在这有300多年历史的古戏楼,听有3000年以上历史的古琴,演奏1000多年前唐朝的曲谱,表达的是2000多年前汉朝的离别之情,这就是文化。”

1

古琴和古戏楼的“碰撞”

选择在有300多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做这样一场“古琴雅集”,大概是因为古琴和戏楼都是有历史感的东西,它们所承载的音乐和文化在时空中“碰撞”,直击心灵。

雅集总策划杨浪在开场前介绍,正乙祠戏楼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无损的纯木质戏楼。被誉为“中国戏楼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清康熙初年由浙江在京的银号商人集资,建立祠堂馆舍,供奉财神赵公明,因此又被称为“银号会馆”。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浙商对正乙祠进行扩建并加盖了戏楼。

这座全木结构的戏楼到了今天依然可以用“气派”来形容:三层高,戏台三面开放,两层舞台之间开有方形孔道,设吊钩,用来在演出神怪戏时制造特效。上世纪30年代,谭鑫培、梅兰芳、王瑶卿等名角儿,都曾在这里登台,见证了正乙祠最辉煌的岁月。

此后半个多世纪,正乙祠先后做过仓库、兵营,有人在这里开过煤铺,也有人在此建过学校。1954年戏楼改为招待所,厅堂变成食堂,戏台被砌起来,开了几个卖饭窗口,后台成了炒菜做饭的厨房。后来经历不少坎坷才修缮恢复,重放光彩,如今每天晚上都有京剧、昆曲、越剧、话剧的精彩剧目在此演出。

这一晚,正乙祠古戏楼的主角是古琴。关于古琴最初的制作,文献上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等说法;对于琴师来说,古琴就是两块木板,七根丝弦;也有专家认为,古琴最初的创制,应当同弓箭、弓弦的震动共鸣对上古人类的启发有关。

古琴看似简单,却蕴涵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琴长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了一年365天,琴头宽6寸代表上下左右前后“六合”,琴尾宽4寸表示四季时节,13徽代表12个月加一个闰月。古琴上架弦的横木岳山代表高山,底板上两个音孔名为龙池、凤沼,琴足称雁足,代表动物与自然。琴身完全拟人化,分别称为肩、腰、项、尾。“在一张琴上有山有水,有天地之合,有日月四季,有人类情怀。古人是把思想和情感融入自然,行走于礼乐之间来描绘和创造琴的。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创造,它表达的不仅是一张琴的实用功能,而且蕴涵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精神。”杨浪说。

古琴是人类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其历史在3000年以上:1978年湖北发掘的曾侯乙墓中便有古琴出土,证明在3000年以前,古琴已经成为成熟的宫廷乐器。琴字形声,“二玉”义为“二玉相碰之声”,即“玉声”,引申为“悦耳的弹碰之声”;“今”义为“当面的”,琴字联合起来便是“当着宾客的面弹拨乐器”,这是一种高雅的音乐仪式。

 
 
 
 
    最方便的购票体验 免费送票 票到付款 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