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剧场官网 梨园剧场官网订票24小时订票热线:010-66552100
订票热线:01066552100  首页剧场位置地图 京剧知识 京剧订票 行业新闻联系我们 关于退/换票 订单查询  
您的位置: 梨园剧场 > 行业新闻
 
  张映雪:勤勉一生 无倦无悔,苍劲的枝干上俏然盛开着火红的梅花,繁茂的池塘里荷花争艳  
  时间:2018.08.19 作者:梨园剧场网站管理员 点击:698次  
    

本精美的画册,一册精装的文集。
苍劲的枝干上俏然盛开着火红的梅花,繁茂的池塘里荷花争艳……
一篇又一篇论述精辟的文章,一段又一段引经据典的考证……
字里行间,画面之中,一位革命战士对人民美术事业的忠诚和勤奋跃然纸上。
他就是张映雪。

认识张映雪和知道张映雪的人很多。有人说他是津城著名的画家,这是因为他们看过许多张映雪创作的版画和国画;也有人说他是美术理论家,这是因为他们读过多篇张映雪的文学作品;还有人说他是天津美术事业的主要领导者,这是因为他们知晓他走过的革命历程。

这就是张映雪。
当时,张映雪已步人耄耋之年,早已离休在家。尽管如此,他却仍然没有停止在美术事业这片天地里的耕耘。

《津门群星》一书插图,张映雪

少年境遇

1916年,张映雪出生在山西省夏县一户贫寒的家庭里。幼年的他,便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运城小学读书的时候,中国革命的浪潮影响着学堂里的师生们。在进步教师的帮助下,张映雪读了鲁迅、巴金等人的著作,从小立下了开拓人生道路的宏伟志愿。

1934年,张映雪已是运城中学的学生。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生死存亡关头,他和同学们宣传抗日,演出进步剧本,编活报剧。他们的革命行动震动了校方。为了更好地做革命工作,在1937年5月,张映雪赴太原,到“牺牲救国同盟会”受训。

那时,虽然张映雪还是一名青年,他已经担起了宣传抗日的革命工作。在运城,他参加了由30多名中学生组成的“大众剧团”。没有工资,没有经费,连服装也靠自己想办法解决。能吃上馒头蘸点辣椒面,再喝碗白开水,就算是一顿美餐。但是,他们自编自演的一幕幕新戏,吸引着成千上万的群众。

1938年10月,日本鬼子入侵太原,占领了晋南,张映雪怀着抗日的热情跟随游击队上山打游击,同时搞宣传。
1939年,张映雪接到了党组织的通知:到延安去学习。从此翻开了他人生的新的一页。

奔向延安

一听说要去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张映雪非常兴奋。参加革命以后,他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如果能有机会坐在课堂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革命理论知识能有多好!

当时,对敌斗争的形势十分复杂,要去延安特别困难。在沿途同志们的帮助下,张映雪一边宣传,一边工作,绕过了敌人的包围,经过晋东,绕道经西安办事处,终于到达了延安。

延安是培养革命干部的摇篮。在延安,张映雪报考了鲁迅艺术学院。经过考试,他被录取为鲁艺第三届美术系学员。

鲁艺,是全国无数青年向往的艺术殿堂,是陕北高原上熠熠生辉的艺术红星。鲁艺的学习紧张而又愉快,许多教师都是全国闻名的艺术家。在鲁艺的日子是永远难忘的。他曾在这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亲耳聆听毛主席和其他革命领导人来鲁艺演讲。许多老一辈的艺术家、革命家都非常关心这些进步青年,多次到鲁艺作报告。艾思奇、周扬、柯仲平、茅盾、萧三等人的艺术理论和学术报告使他终生难忘。特别是在鲁艺学习的各门美术课程,为他以后的美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鲁艺生活很艰苦,但这却培养了张映雪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那时,他和学员们自己动手盖画室,用废钢铁自制刻刀,用柳枝烧成木炭条,自制各种土颜色。他们常常到农村去画巨幅墙画,在劳动中磨练革命意志。

1942年,毛主席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更加激励了张映雪献身文艺工作,一生为人民服务的决心。他和战友们到三边部队和子长县去深入生活搞创作,为今后的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从鲁艺结业后,张映雪分配到《新中华报》做编辑工作,后又回到鲁艺的美术部工作。1946年,他参加了晋冀鲁豫边区的土改斗争。

这些年的学习和斗争生活,为张映雪提供了创作的源泉。《陕北风光》、《塞外铃声》、《三边农家》、《旧社会悲剧组画》等一幅幅木刻作品带着他的满腔热情创作出来,并逐渐地形成了个人的风格。

张映雪作品《陕北风光》

来到津城

全国解放后,张映雪调到天津工作。1950年成立文化局,先是参加筹备文联的工作,接着又组建美术工作室、创刊《天津画报》、组建天津美术出版社。
解放前的天津有一个博物院,而这不过是一座徒有虚名的空楼。为了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保护文物的指示,为了抢救祖国文化瑰宝,防止珍贵文物的流失、破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张映雪和其他同志们呕心沥血搜集文物和艺术品,大量地充实了博物馆的收藏,发展了天津市的博物馆事业。
为了搜集文物和艺术品,他们把凡是能见到的文物设法收集或是购买,逐渐积累了近万件。这些千年珍宝,世传文物为津门增添了异彩,为群众提供了艺术欣赏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材,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观众。
在天津,张映雪曾任天津美术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天津文化局局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天津文联副主席。但他却在繁忙的行政领导工作中关注天津美术工作和天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特别对民间美术工作给予了关怀和支持。杨柳青木版年画、泥人张彩塑艺术,都是在张映雪等同志的努力之下从解放前夕濒临消亡的状态下恢复发展起来的。
张映雪倡导成立了杨柳青画社,泥人张创作室,还利用工作的间隙撰写了多篇介绍天津这些艺术瑰宝的文章。为此,他不知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查阅了多少资料。甚至,连他在外地出差时也不忘去图书馆。
在后来出版的《美术文集》一书中,就搜集了张映雪各类文章31篇。其中,《琐谈天津书画三百年》、《‘泥人张’及其作品》、《从杨柳青木刻年画谈起》等文章都曾在美术理论研究中有深远的影响。
多年从事领导工作使张映雪失去了创作的宝贵时间。但是,他却为天津文化美术事业的发展尽了最大的努力,办了很多的实事。他虽然担任文化艺术领导工作长达27年之久,但却仍然不失为一位卓有功劳的艺术家。

夕阳金辉

1985年,69岁的张映雪办理了离休手续。他曾被聘为天津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的副主任。但是,此时他不想再开会了。搞了一辈子的行政工作,失去了许多创作的机会。现在离开了工作岗位,该好好补补创作这一课了。

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眷恋自己的画室。
可是,真的钻进画室,方知一切已不是从前了。年岁大了,拿刻刀的手没了力气,眼睛也看不清木板上的痕迹。此时,又是鲁艺的精神鼓舞这个老兵:改画国画!

其实,张映雪画国画早在少年时代就有很牢固的基础。想当初,1949年回夏县探亲时,他还在姐姐家看到了他18岁时画的一幅幅贺岁国画,解放以后,他也曾多次写生,攻习国画创作。因此,拿起画笔,竟仍然可以如鱼得水,而且一发不可收。

1986年,张映雪与几位著名画家的《爱晚书画展》在群众艺术馆展出时,就有他的15幅作品。之后,天津历届大型书画展都有他的作品参加展出,还有许多作品为国内外艺术部门珍存,有的还刻入碑林拓印。1988年、1994年,两次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张映雪个人国画展,为他离休之后的创作进行了一次辉煌的小结。

离休之后的张映雪才过上了真正的画家生活。他不停地写生,体验生活,用国画作品抒发高尚的情操和进取精神。从那枝茂花繁、纵横错落的丰满构图中;从雄劲沉着、畅快淋漓的笔墨中,画出了他的性格,他的人格和他的追求。他以人格为底蕴,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背景,以执著勤奋的鲁艺精神为动力,不停地创作,不停地耕耘。1985年,他获得第三届全国年画研究工作奖,

1990年获天津市第四届鲁迅文艺奖,1991年获新兴版画纪念奖。1994年,《张映雪画集》出版发行了,画集中精选的50多件作品,大多是这位画家伴着夕阳的新作。

张映雪是革命战士,是解放以后天津民间美术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文化工作的领导人,是一位忠实于生活的艺术家。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尽管历尽艰险,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但他始终没有过犹豫,没有过彷徨,没有过退缩,只是在工作,在耕耘,在创作,在学习。
他勤勉一生,无倦无悔。


感谢阅读

文章摘自《津门群星》一书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篇文章作者 | 董秀娜
人物插图源自《津门群星》一书
编辑 | 李丹

 

 
 
 
 
    最方便的购票体验 免费送票 票到付款 安全保障